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评】
一个普普通通的博士生,怎么会被吹成大师、天才?

在建筑上,很难说谁一定出类拔萃。因为建筑设计跟科学不一样,没有一个统
一的评判标准,更多的是见智见仁。建筑上,你的设计不错,人家的设计也可
以,因为人们的设计各各不同。比如说,某个设计得奖,往往是因为它投这一班评
委所好。如果换一班评委,甚至换了一种评选方式,结果就可能会完全不同。不象
科学。你要么解开费马大定理,有么没有。你解开了,人家就会认为你有过人的智
慧,会给你带来荣誉和学术地位。

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一个象夏那样年轻的学生,即使很优秀,也不太可能得到
特别的青睐。如果你在25岁时解开哥德巴赫猜想,你完全可能被聘为哈佛教授。但
是,你在25岁时,即使创作出再优秀的作品,你仍然不太会受特别器重。

举一例。MAYA LIN在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,在几千个设计中夺冠,可谓IMPRESSIVE。
也不见任何建筑设计所委她以重任。

根据这些简单的判断,正如方舟子所言,一个由二十几个教授所组建的公司,完全
不可能由一个研究生夏来担任执行总裁。这是一个谎言。

文中提到影响世界的论著多部,也是谎言。他的那几个象翻译而来的手稿,根本谈不
上什么论著。而且那是写成中文的,如何谈得上有世界影响,莫非现在外国人都能读
中文原著?那句话的原义应该是,他翻译/编译了几本有世界影响的专业论著。谢谢
他如此用功,向中国介绍世界。但这好象不是“天才”们干的事。

另一个大谎言:24岁取得两个硕士学位,一个博士学位。有一个哈佛同学证实,夏的
那个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,从来没有授于过,今年才有第一批新生入学。到目
前为止,只开设过一些相关的课程。大概是夏选读一些课程后,就觉得自己有硕士学
位了。此外,他没有得到博士学位,只是在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后,成了一名博士生而
已。

在哈佛读了三年,只拿一个硕士。这实在只是一个AVERAGE,甚至是BELOW AVERAGE的
学生,怎么会被吹成是一个拥有“两个硕士,一个博士”的“天才”,“哈佛教授”,
“第四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”,有二十多名教授组建的公司的“执行总裁”?

据我所知,在哈佛读过书的中国学生中,确实有一些极其优秀的天才型人物,象读金
融的陈琳,读数学的田刚,读物理的冯奚乔。但夏不是。
(老舍)

这是宣传建筑大师、诗人夏博士的另一版本,登于神州学人。
国家教委专门宣传海外学者的杂志编辑尚且这样没有素质,
何况地方小报……
(离乡客)


19岁是建设部的一名官员?“官员”包不包括替领导拎包的?
(霍山)

(下文原载《神州学人》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学人萍踪】
哈佛博士夏建统

在哈佛4年,夏建统攻下了两个硕士学位、一个博士学位。

他在哈佛有“永动机”的绰号,自1996年来到哈佛,他每天睡眠从没超过4个小
时。最“疯狂”的时候,他一周只睡了两个小时!“每天不停地搞设计方案、写论文
、编计算机设计程序。大脑一直处于疯狂工作的状态。”他的时间里,只有他的设计
、他的商务,和关照心灵的写作和思考,吃、喝、玩、乐,甚至稍稍的休闲,在他的
时间表上从没有出现过。在他的观念里,任何休闲和娱乐都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。

这次应杭州市长邀请,回国做杭州西湖风景区规划及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规划方案时,
浙江媒体曾以天才为题对他做了大篇幅报道。其实,夏建统极不愿意别人称他为“天
才”。但任何人只要对他稍有了解,都会不由自主地赞他“天才啊!”让我们来看一
下他的成长经历吧:

3岁熟读唐诗三百首,5岁上小学,小学期间跳两级,8岁小学毕业;11岁初中毕
业,14岁为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专业学生,16岁开始做工程设计;19岁大学
毕业,成为建设部一名官员;21岁考入哈佛,24岁取得两个硕士学位、一个博士
学位。

按夏建统自己的说法是“生活在多维空间”。他今年夏天刚刚毕业,但迄今为止,他
做XWHO常青藤设计机构执行总裁已有两年多了,主持或参与设计的世界性大型景
观建筑将近10项,具有世界影响的专业论著多部。对自己“多维空间”中的工作和
生活,他在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《做一回哈佛情人》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
的:“同时扮演着数个不同的角色,在各个不同的舞台之间奔波来回,经常很容易就
会产生一片混乱的感觉。在学校里,是一个赶做论文的博士生,辅助导师授课的助理
教师,牵头几个信息科技辅助规划的研究项目负责人;在公司里,是一个疲于奔命的
设计师,一个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副总裁,一个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谈判代表;而在
业余时间,则是一个沉浸于自己的一片书香世界的文人,写英文的专业文章,涂抹中
文的诗歌散文。”

今后,夏建统还会继续他的“多维”空间中的生活,一边做哈佛设计院的教授,一边
做奔波世界各地进行各种商业谈判的总裁,一边又要做搞设计、编程序的设计大师。
他的肩头沉甸甸的,肩负着恩师和许多人的期望:成为第四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代表人
物之一。而他最爱做的——用中文写作诗歌散文,是他最奢侈的享受。(周兰)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